咸阳朱鹮“家庭”三“新丁”

已具备自主觅食和短途飞行能力

2025年08月20日 字数:739 浏览数:

朱鹮在林中进食。本报记者 李石 摄


本报记者 李石

8月19日上午9时许,在渭河咸阳秦都段细柳营公园,秦都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工作人员李辉正在给朱鹮喂食,随着20斤活泥鳅“飞”入树林,10只朱鹮缓缓跑出品尝。

“出来了,那三只额头呈橙黄色的就是幼鸟。”生怕惊扰这些珍禽,他压低声音轻语。通过望远镜可清晰看到三只朱鹮张着尖喙,反复啄击着挣扎的泥鳅,直到泥鳅失去意识才慢慢吞咽。

每年2月至6月是朱鹮的繁育期,通常每窝产卵2—4枚,但自然条件下幼鸟成活率较低。今年6月,工作人员虽发现繁育痕迹却未见幼鸟踪迹,一度认为今年繁殖失败。让人没想到的是,7月25日,李辉在例行投喂时,意外发现一只近乎3个月大,额头呈橙黄色,羽毛呈烟灰色的朱鹮幼鸟,7月28日又观察到另外两只,他惊喜地意识到我市朱鹮“家庭”一次竟添了三个“新丁”。

“一次能出3只幼鸟比较少见,二次生产更稀罕。”李辉说,当时两只成鸟将口中半消化的食物反哺给幼鸟,根据这一亲密举动判断,它们之间肯定存在亲子关系,湖心岛上茂密的乔木群落与丰饶的滩涂湿地为朱鹮提供栖息条件,水中鱼、贝、虾等水生动物众多,给予了朱鹮稳定的食物来源,良好的生态系统是这次自然繁育成功的关键所在。

目前,3只朱鹮幼鸟虽然进食较慢但食量可观,成长较快,已具备自主觅食和短途飞行能力。工作人员坚持“最小干预”,仅每日上午投喂一次,既保障营养供给,又保留其野外生存能力。据统计,该区域朱鹮种群数量已达14只,市民在10公里范围内均有机会邂逅这些“东方宝石”。

朱鹮成群啄食泥鳅,它们稚拙的模样吸引了不少游玩的市民驻足观赏。“观鸟时请大家保持距离,勿使用闪光灯,共同守护这些珍稀生灵。”李辉温馨提示。半小时后觅食结束,朱鹮群陆续返回密林。突然,一只朱鹮成鸟振翅掠过水面,在朝阳中划出一道优美弧线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