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文娟:巧手剪春秋 匠心育桃李

2025年09月25日 字数:1173 浏览数:

潘文娟在剪纸。本报记者 杨环 摄


本报记者 杨环

9月23日,走进三原县北城中学教学楼,一股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。楼道两侧俨然化作剪纸艺术展廊:传统戏曲人物衣袂飘飘、神态宛然,哪吒、孙悟空等广受欢迎的动漫形象活泼灵动、满是现代趣味,经典传统吉祥纹样与抽象新颖的现代线条交织并置,使古老技艺与青春创意碰撞出的璀璨火花。

顺着这片红色艺术长廊走到三楼尽头,“清雅阁”剪艺社的活动室便映入眼帘。此刻,潘文娟正细致指导学生剪纸,伴随轻微的“沙沙”声,牡丹在学生手中的红纸上渐次成型。她目光专注,不时轻声提醒:“这里线条再细些,才能显出花瓣的纹理。”“转弯处柔和点,姿态会更自然。”……

潘文娟与剪纸的缘分,要从童年说起。“那时候过年贴的窗花,都是母亲剪的。我看着红纸在她手里翻转几下,转眼就变成喜鹊登梅、鱼戏莲叶的图案,觉得神奇,便跟着学。”她回忆道,“慢慢接触后才发现,剪纸这门艺术特别自由,能让我按照自己的想法,剪出任何能想象到的图案,这种创造的乐趣,深深吸引着我。”婚后,她又向婆婆学习三原剪纸技艺,将独特的地方特色融入创作,让自己的作品既保留了传统韵味,又增添了鲜明的地域风采。

为进一步提升艺术造诣,潘文娟前往河北蔚县、江苏宿迁等剪纸艺术之乡参加高研班,虚心向各地名家求教;在北京建筑大学现代艺术学院学习期间,她更是积极探索传统剪纸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之道,每次学习都以优异成绩结业。这些宝贵经历不仅拓宽了她的艺术视野,更为她日后在教学中创新求变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自任教三原县北城中学以来,潘文娟始终在思考如何将美育真正融入日常教学。2012年9月,在她的积极推动下,学校正式成立以剪纸艺术为核心的“清雅阁”剪艺社。“社团的意义不只是传承剪纸技艺,更要传递剪纸背后的文化精神。”潘文娟坦言,“我们希望通过剪纸,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,让他们在动手创造的过程中发展个性、陶冶情操。”

在潘文娟的引领下,“清雅阁”剪艺社焕发出勃勃生机。近年来,她带领学生紧扣时代脉搏,将剪纸创作与时代主题紧密结合,策划“致敬逆行者”“剪亮百年,影照千秋”等10余场主题展览。师生们把对时代的关注、对家国的深情都融入一张张剪纸作品中。令人欣喜的是,这些作品不仅在校内广受好评,更有不少精品远播海外,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载体。

“加入剪艺社后,我不仅学会了剪纸技巧,更慢慢理解了传统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涵。”学生王梦燕说。如今,“清雅阁”剪艺社已发展成为拥有50余名教师、每期培养15至30名学生的县级知名社团。而潘文娟的创新步伐从未停止——她将剪纸图案创新应用于瓷盘、团扇、手提包等日常物件,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,让古老的剪纸技艺以崭新形态融入现代生活。

“一张红纸,一把剪刀,能剪亮生活,也能激活人生。”潘文娟这句朴实的话语,不仅是她对剪纸艺术的深刻理解,更藏着她数十年以艺育人、传承文化的赤诚初心。